
在設施農業與植物工廠快速發展的今天,光照作為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形態建成和代謝產物的核心環境因子,其精準調控已成為提升作物產量與品質的關鍵。植物光照光色電綜合測試系統憑借其多參數集成監測與光譜解析能力,為植物生長的光環境優化提供了科學依據,正成為現代農業領域的“光科技利器”。
一、技術內核:全光譜覆蓋與多參數解析
該系統以350-800nm全光譜監測為核心,覆蓋紫外光(350-399nm)、藍光(400-499nm)、綠光(500-599nm)、紅光(600-700nm)及近紅外光(701-780nm)波段,可同時采集葉綠素加權、光合光子通量密度(PPFD)、色溫、顯色指數等18項關鍵參數。例如,在番茄種植中,系統通過監測紅光(660nm)與遠紅光(730nm)比例,可精準調控植物莖稈伸長與果實著色;而通過分析藍光與紅光的比值(B:R),能有效誘導生菜葉片增厚,提升營養品質。
二、核心應用場景:從研發到生產的閉環優化
1. 植物燈研發與品質控制
在LED植物燈生產中,系統可實時檢測燈具的光譜分布、PPFD均勻性及光效參數。例如,某企業通過該系統發現其生產的6500K全光譜燈在450nm藍光波段存在15%的輸出偏差,及時調整熒光粉配比后,使燈具的光合輻射功率提升12%,顯著提高了生菜幼苗的生長速率。
2. 設施農業光環境調控
在溫室栽培中,系統通過多路光譜探頭實時監測冠層層的光強分布,結合植物光響應曲線自動調節補光燈亮度。例如,在草莓種植中,系統根據不同生育期(營養生長期、花期、果期)的光需求,動態調整紅光與藍光的配比,使單株產量提升25%,同時將畸形果率從18%降至5%。
3. 植物工廠標準化生產
在垂直農場中,系統與環境控制系統聯動,構建“光-溫-濕-氣”協同調控模型。例如,某植物工廠通過該系統發現,在25℃環境下,當PPFD從200μmol/m²/s提升至400μmol/m²/s時,生菜的干物質積累量增加30%,但當PPFD超過600μmol/m²/s時,葉片出現光抑制現象。基于這一數據,工廠優化了層架間距與補光策略,使空間利用率提升40%。
三、技術延伸: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賦能
該系統不僅服務于生產端,更成為植物光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工具。科研機構利用其高精度光譜解析能力,揭示了光質對植物次生代謝產物(如花青素、類黃酮)的調控機制;而通過長期監測數據積累,系統可構建植物光需求模型,為新品種選育提供光環境適配方案。
植物光照光色電綜合測試系統通過量化光環境參數,實現了植物生長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跨越。隨著物聯網與AI技術的融合,未來該系統將進一步向智能化、便攜化方向發展,為全球農業的“光效革命”注入新動能。
QQ:24448278
郵箱:liqindi@hzsszn.com
傳真:
地址:浙江杭州紫金科創園福華大廈1幢4樓
掃一掃 微信咨詢
©2025 杭州雙色智能檢測儀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浙ICP備2021002890號-4 技術支持:儀表網 Sitemap.xml 總訪問量:205127 管理登陸